良心時代運動

An Era of Conscience

醫療是良心的工作 國際外科學會響應「良心時代運動」

記者趙龍章/高雄報導

 
國際外科學會(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Surgeons)舉辦「2015全球外科健康促進及外科人道精神」研討會,共同響應「良心時代運動」。  
   
 
ICS世界理事長Yik-Hong Ho希望回到醫療初衷,將技術帶入全球醫療弱勢地區。  
   
 
國際外科學會(ICS)關皚麗醫師(右一)與現場學者參與「良心時代運動宣言」全球連署。  
   
 
各國醫學專家與年輕的良心時代國際志工開心響應「良心時代運動」。  

        「良心時代運動」旋風吹進國際醫學界!由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、國際外科學會中華民國總會(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Surgeons, Taiwan Section)主辦,於2015年3月27日8點到18點在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啟川大樓,舉辦「2015全球外科健康促進及外科人道精神」研討會(Global Surgical Health Initiatives & Humanitarian Surgery),現場各國醫學專家更響應由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、世界之愛和平總會與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所發起,目前已有188國人士參與的國際性「良心時代運動」暨「良心時代運動宣言」全球連署,「良心時代運動」與國際醫界人道精神大結合,使整個南台灣不只具有國際性,更充滿愛與和平! 
        一大早,良心時代國際志工一群Energy Boys & Girls以「世界一家」、「世界真明亮」歌曲熱情歡迎來自臺灣、美國、加拿大、德國、西班牙、日本、馬來西亞、印尼、埃及、奈及利亞、祕魯、巴拉圭等國與會專家蒞臨,「世界之愛合唱團」帶來「Love and Peace Song」溫馨開場,呼應大會「人道精神」,現場注入「愛與和平」暖流入心!世界之愛合唱團成員之一劉潔均,就讀高雄市大湖國小三年級,她從互動中學到愛與關懷:「這次主角是醫生,因為醫生常工作很忙,所以我要讓他們開心,可以幫助更多的人!」
        研討會探討外科醫學如何發揮人道精神進行醫療服務,ICS世界總會理事長Yik-Hong Ho希望回到醫療初衷,將技術帶入全球醫療弱勢地區。本次活動策畫--台灣第一位女性神經外科醫師關皚麗認為,良心就是對待病人就像對待自己;如果病人是你自己,你希望怎麼被對待就是良心。曾獲得第18屆個人醫療奉獻獎、屏東基督教醫院院長余廣亮於2002年到2008年在非洲馬拉威進行醫療援助,體會到地球是沒有國界的、疾病也是沒有國界的,必須所有人同心協力,他鼓勵大家更多成為國際志工,讓我們的良心甦醒;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院長侯明鋒表示,學校給學生人倫與良心的教育,希望在未來台灣各地方都以秉持良心的方向;93歲高齡前行政院衛生署署長施純仁更表示:「醫療的工作就是良心的工作!」
        晚間,更於高雄國賓飯店安排撼動人心的太極門文化饗宴,首先由太極門神鼓陣以「鼓勇迎新良心啟」為晚宴開場,還有拳扇雙棍武術、柔美善良的燈籠舞、世界之愛合唱團以及太極門國粹文化,由太極門弟子演唱楊門女將、郊道、滄海一聲笑,讓國際友人感受中華文化之美!
        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住院醫師馬智鵬表示:「今天太極門帶來的表演真的非常精采,也融合了很多中國文化元素在裡面,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,就是丹田非常有力的唱出郊道、滄海一聲笑,真的練氣功的人真的是非常健康,唱歌又非常的大聲,所以我們一定要多學氣功;良心事業當然是存在於我們要有一顆善良的心,那當然自己本身從事醫療的工作,首先就是在醫療工作上面不要對病人做任何傷害的事情,秉持自己本身的醫學倫理,時時刻刻都站在病人的角度為病人著想。」

        祕魯籍Manuel Huaman Guerrero醫師覺得太極門用歌聲、用舞蹈展現了生命,「在在都教導了我們一些東西,都對我們有幫助!」ICS拉丁美洲聯盟會長巴拉圭籍Guido Parquet Villagru:「從表演中接收到很多能量,很多快樂!假如我能夠將快樂傳遞給我的病人,就能幫助他們重新拾回健康。」
        香港醫師陳亮國(Dr. Chan, Leung Kwok Clement)表示,看到太極門的表演非常快樂!獲100年度產學傑出教師的義守大學學士後中醫系系主任蔡金川:「(太極門)所呈現的精神就是love & peace,就是一種愛心的傳播,而且是在太極門的帶動之下,這一群有老、有少、有壯等等,所呈現的是一個非常洋溢活潑、充滿活力的社會,整個太極門精神的發揚,還有這種外科無私無我、奉獻大我的精神,能夠促進社會上的和諧、促進人類的健康。良心的事業就是說大家在自己的崗位上,應該做的把它做好,『行有餘力,則以學文』。像我在從事教育的工作,學生的養成過程一定要做好,剩下有餘力的時候,再進一步去發揮。」

新聞報導

「愛與和平月」見證希望之光──讓愛與良知 引領和平未來

在全球面臨氣候變遷、社會動盪、疫情蔓延等危機之際。為響應「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日暨洪道子博士日」,9月16日於ANEOC頻道播出特別節目,以「在毀滅中見證希望,用愛與良知開創和平未來」為題,邀請四位與談人分享他們在文化、社會、藝術與國際交流中的真實經歷,展現良心如何在動盪中成為人類共同的語言。強調唯有喚醒良知與團結,才能迎向和平與永續的未來。

用良心與行動響應愛與和平月

為響應「愛與和平月」,由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、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台灣總會、良心時代運動、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、WPN世界民報、GPDN (Global People Daily News)、太極門文教基金會、和美基金會在9月23日上午播出「用愛、和平與良心 打造美好家園」線上節目(https://youtu.be/mrLTge1TTkE),邀請各界人士分享他們的良心故事。

國際愛與和平日暨國際民主日線上論壇 「用愛、和平與良心打造美好家園」
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《組織法》開頭寫道:「戰爭起源於人之思想,故務需於人之思想中築起保衛和平之屏障。」愛是和平的基石,沒有愛,就沒有和平,更無法實現民主的普世價值。為響應「國際愛與和平日暨國際民主日」,和美基金會、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台灣總會等民團,舉辦以「用愛、和平與良心打造美好家園」線上論壇,邀請與談人分享良心故事,鼓勵人們關注和平議題,用愛與文化讓彼此互相尊重,並懷抱同理心,以和平的手段化解歧異,促進世界共好。

孝親敬業 樂善奉獻 林耀英榮獲「新營區114年度晶鑽爸爸」

「新營區114年度晶鑽爸爸」獎得主甫出爐,一位高齡85歲的長者林耀英,因其孝親敬業、樂善奉獻與無私精神,獲頒該獎,傳為地方佳話。他感謝獲獎的肯定,也欣慰因長年練氣修心保持好狀態,如今仍能參與國際良心公益活動,將樂善無私精神繼續發揮下去,這也是他退休後的一大樂事。

2025國際和平日 用愛,和平與良心 打造美好家園

聯合國訂定每年9月21日為「國際和平日」,2025年主題為「即刻行動,建設和平世界」,強調在動盪時代,每個人都必須採取實際行動,以促進和平。和美基金會、太極門文教基金會及良心時代運動網站(ANEOC)主辦,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及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合辦「用愛,和平與良心 打造美好家園」線上分享會,呼籲每個人都可以為和平做出貢獻,一個微笑、一句善意,以理解與尊重串起彼此,從「我」開始,從「現在」開始,讓世界因你我而更溫暖。此次分享會邀請了四位來賓分享其故事與經驗。

愛與和平月 國際志工分享到世界文化交流

響應國際愛與和平月,由和美基金會、太極門文教基金會、良心時代運動網站(ANEOC)、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(AWC)及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合辦「以愛、和平與良心 點亮希望」分享會,由四位AWC聯合國世界公民總會志工,分享他們從日常生活中,擴大到國際和平文化交流,所傳遞的真愛行動。

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核桃道館歡慶25週年 提升身心靈全人教育 推廣良心希望與和平

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核桃道館於2025年9月6日,在核桃市長青活動中心盛大舉辦25週年館慶。活動以「好運、健康、希望來」為主題,太極門核桃道館25年來深耕社區,傳遞滿滿愛與歡喜正能量。

喚醒內心的良知 愛與和平的行動力

每個人的良心選擇,都會影響世界的未來!為響應「九月愛與和平月」,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等民團於9月11日舉辦「良心故事分享會」線上直播,以「911紀念與反思——用良心、愛與和平填滿世界的心」為主題,分享人一致認為,和平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,而是從每個人的良心選擇開始。

用良善友誼 豐富美麗人生 國際友誼日線上分享會

聯合國自1997年起將每年7月30日訂為「國際友誼日」,期盼全球各地透過對話交流,團結人類的力量。為響應「國際友誼日」,和美基金會、太極門文教基金會、良心時代運動網站共同主辦一場線上分享會(https://youtu.be/3gmmx2Peauc),匯聚了來自各地關心藝術、文化、教育、地球永續與和平價值的夥伴們,一同透過分享感人的國際交流故事、歌曲、影片,傳遞友誼的力量,期盼能發揮蝴蝶效應,獲得更多良善與關懷的迴響。

響應「國際友誼日」透過良善行動讓友誼帶來和平

聯合國2011年宣布每年7月30日為「國際友誼日」,目的是促進不同種族與文化之間的對話、團結與和解。2025年響應聯合國「國際友誼日」,由和美基金會、太極門文教基金會、良心時代運動網站(ANEOC)主辦,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(AWC)、世界之愛和平總會及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合辦的「用良善友誼豐富美麗人生」線上友誼故事分享會,匯聚來自各地關心藝術、人文、教育、人權、和平等領域實踐者,共同宣揚友誼的價值與力量,並傳遞和平理念,啟發更多人共同建構包容與和諧的社會。
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