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心時代運動

An Era of Conscience

法稅真改革 盼暗夜哭泣聲不再

【記者劉紀平/台北報導】國稅局長期浮濫發放沒有法源依據的「稅務獎勵金」,以及財政部自訂,未經立法程序高達9500多條的解釋函令,造成烏龍稅單漫天飛,侵害賦稅人權。原任高雄高等行政法院法官的林石猛律師,今年的3月30日在臉書連結一位補習班稅災戶的新聞,並po了一段文章:

 

萬年稅單,是法治國家之恥,稅官、行政法院法官聽到人民的哭泣聲了嗎?

「最高行政法院針對稅捐爭訟採復查主義的判例,則是殭屍稅單的原兇;即人民打贏官司只是撤銷復查決定,仍保留原核定,致課稅權永遠不會因時效完成而消滅。故而,稅局得重為復查決定,人民不服再周而復始重新行政訴訟,導致人民赢了是假贏,輸了則是真輸了的荒謬現象。」林石猛強烈呼籲:「跪請行政法院趕快廢掉相關判例,留給納稅義務人一條生路。」

 

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(台灣)人權委員會委員高鼎懿就指出,因為行政法院的法官對於稅務的專業知識不足,在審理稅務案件時,常常是撤銷原處分,發回原單位去作適法處分,而原處分機關塗塗改改金額後,再發出一張新稅單,讓救濟程序回到原點,人民必須重複的進行訴願、行政訴訟,讓案件不斷地輪迴。造成稅災戶幾乎大半生都在與萬年稅單奮戰,人生的際遇從此改變。

 

補習班吳小姐,訴訟打贏,國稅局竟不認,連化療救命錢都扣走

 
   

今年1月23日法稅改革聯盟在自由廣場舉辦「自己的飯碗自己救」抗議活動,稅災戶吳小姐特地從醫院趕來,帶著虛弱的身體跪倒在地,她控訴國稅局:「我一路上沒有人生,哭訴無門,我得了憂鬱症,現在又得了癌症,他們(國稅局)還給我稅單」。原本是台中一家補習班班主任的她,要買補習班沒買成,卻被追補習班的稅,從86年至今超過二十年,被一張莫須有的稅單逼得一輩子都毀了,得憂鬱症,自殺兩次,住進精神病房,除了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臟病之外,得了乳癌三期,日前才開刀割除,但國稅局追稅毫不手軟,連要化療的錢都被扣走。

 

國稅局曾經要求吳小姐繳一繳,不要為難國稅局,「我沒有得到所得收入,我為什麼要去繳,一塊錢我都不會繳。」吳小姐堅持地說。國稅局僅憑一張買賣契約,沒有證據證明買賣成立交付價金或有補習費收入,就認定吳小姐是負責人,向她追討欠稅,前立委黃文玲律師就指出:「整個交易過程沒有完成,稅是屬於前手,前手留下的所得,不應該由吳小姐負擔。」甚至於執行署連吳小姐罹癌化療醫藥費都要扣下,她直言非常不合理:「因為一般強制執行有規定,還要保障一般人的生存權,生活上必需要的費用是不能被執行的。」

 

專利發明家簡永松,走過白色恐怖,又陷入萬年稅單的噩夢

 
   

根據政府規定的優惠條款,以技術或專利權作價時股票可以先不課稅,應等股票賣了認列收益之後方可課徵所得稅。曾經受到白色恐怖入獄六年的行政院科技顧問簡永松2000年公司組織重整,舊公司以代理的經營權作價一億入股新公司,舊公司即不再營業。然國稅局從未根據稅捐稽徵法給予當事人陳述的機會,即用「無形資產作價條例」的解釋函令為依據,對解散清算的舊公司不斷開稅單,從那時起便追稅到現在共7,000萬。他提到,稅務機關根本從頭到尾沒有根據稅捐稽徵法,找他面對面了解事實真相和法律依據,就直接開單。

 

簡永松為了進行訴願、行政訴訟救濟途徑,已經繳了4,000多萬,期間他向監察院申訴,監察院也說國稅局錯誤,國稅局也不理。走行政法院訴訟,對人民有利的證據視而不見,照抄稅捐機關資料就判決,且已經過了五年與七年的核課期間,稅單至今未撤銷。他直言:「國稅局比強盜更強盜、比土匪更土匪。」專家學者指出,行政法院常不理人民證據,偏袒稅捐機關,被戲稱為「敗訴法院」,難怪人民敗訴率高達94%。

 

連開3張補稅單不同價,小資電商收到烏龍稅單 9千萬

「一度以為自己眼睛花掉了,9000多萬。」沒有上市櫃的小資電商黃小姐表示,去年收到103年間的補稅單金額竟然高達9000多萬元,但自己根本沒有賺這麼多,幾個月後又來一張公文,金額改成800萬元,20天後公文又來變成了900多萬元,黃小姐不滿的表示:「國稅局可以讓我們補稅,但你不能惡意炒作說我們就是逃漏稅,而且說你要繳就是罰1倍,不繳就罰1.5倍。」她質疑國稅局課稅程序混亂,標準也說不清楚。

 

根據稅捐稽徵法,國稅局應負舉證責任,但往往要求當事人負協力義務,前台大法律系教授陳志龍就表示,「你拿到稅單以後,它變成叫你有協同義務要舉證,那我沒有賺這麼多錢?哪來這種稅?所以它是一種不對的制度。」

 

以上的稅災故事只是冰山一角,近日從報章雜誌仍會看到許多陸續發生的稅災新聞,如斗六雞排伯疑似被國稅局逼稅而輕生、「加點一顆蛋沒開發票」 早餐名店被國稅局找碴等等…,台灣的稅務環境惡劣,已經到亟需改變的程度,自2017年10月起法稅改革聯盟推動「稅改五大訴求、十大建言」連署,至4/7止已獲得近7千位村里長的響應,尤其南投縣、桃園市、台中市、苗栗縣、彰化縣、嘉義市、澎湖縣、金門縣等8位縣市首長,逾500位各級民意代表均完成稅改連署,志工們在短短半年內,走遍全台368個鄉鎮市區,舉辦超過2700場的講座、活動,甚至遠赴離島,推廣正確的法稅教育,希望喚醒國人對法稅改革的重視,號召全民一同來參與這場法稅改革運動,讓我們的未來和下一代在我們手中能夠翻轉。

新聞報導

用良心、愛守護和平與人權的永續未來

9月25日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、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台灣總會、良心時代運動、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、WPN世界民報、太極門文教基金會、和美基金會等民團共同舉辦「世界之愛和平之願 啟」線上分享會,藉由良心故事匯聚心念,以良心與愛共同守護和平、友誼、人權的永續未來。

「愛與和平月」見證希望之光──讓愛與良知 引領和平未來

在全球面臨氣候變遷、社會動盪、疫情蔓延等危機之際。為響應「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日暨洪道子博士日」,9月16日於ANEOC頻道播出特別節目,以「在毀滅中見證希望,用愛與良知開創和平未來」為題,邀請四位與談人分享他們在文化、社會、藝術與國際交流中的真實經歷,展現良心如何在動盪中成為人類共同的語言。強調唯有喚醒良知與團結,才能迎向和平與永續的未來。

用良心與行動響應愛與和平月

為響應「愛與和平月」,由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、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台灣總會、良心時代運動、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、WPN世界民報、GPDN (Global People Daily News)、太極門文教基金會、和美基金會在9月23日上午播出「用愛、和平與良心 打造美好家園」線上節目(https://youtu.be/mrLTge1TTkE),邀請各界人士分享他們的良心故事。

國際愛與和平日暨國際民主日線上論壇 「用愛、和平與良心打造美好家園」

聯合國教科文組織《組織法》開頭寫道:「戰爭起源於人之思想,故務需於人之思想中築起保衛和平之屏障。」愛是和平的基石,沒有愛,就沒有和平,更無法實現民主的普世價值。為響應「國際愛與和平日暨國際民主日」,和美基金會、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台灣總會等民團,舉辦以「用愛、和平與良心打造美好家園」線上論壇,邀請與談人分享良心故事,鼓勵人們關注和平議題,用愛與文化讓彼此互相尊重,並懷抱同理心,以和平的手段化解歧異,促進世界共好。

孝親敬業 樂善奉獻 林耀英榮獲「新營區114年度晶鑽爸爸」

「新營區114年度晶鑽爸爸」獎得主甫出爐,一位高齡85歲的長者林耀英,因其孝親敬業、樂善奉獻與無私精神,獲頒該獎,傳為地方佳話。他感謝獲獎的肯定,也欣慰因長年練氣修心保持好狀態,如今仍能參與國際良心公益活動,將樂善無私精神繼續發揮下去,這也是他退休後的一大樂事。

2025國際和平日 用愛,和平與良心 打造美好家園

聯合國訂定每年9月21日為「國際和平日」,2025年主題為「即刻行動,建設和平世界」,強調在動盪時代,每個人都必須採取實際行動,以促進和平。和美基金會、太極門文教基金會及良心時代運動網站(ANEOC)主辦,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及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合辦「用愛,和平與良心 打造美好家園」線上分享會,呼籲每個人都可以為和平做出貢獻,一個微笑、一句善意,以理解與尊重串起彼此,從「我」開始,從「現在」開始,讓世界因你我而更溫暖。此次分享會邀請了四位來賓分享其故事與經驗。

愛與和平月 國際志工分享到世界文化交流

響應國際愛與和平月,由和美基金會、太極門文教基金會、良心時代運動網站(ANEOC)、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(AWC)及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合辦「以愛、和平與良心 點亮希望」分享會,由四位AWC聯合國世界公民總會志工,分享他們從日常生活中,擴大到國際和平文化交流,所傳遞的真愛行動。

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核桃道館歡慶25週年 提升身心靈全人教育 推廣良心希望與和平

太極門氣功養生學會核桃道館於2025年9月6日,在核桃市長青活動中心盛大舉辦25週年館慶。活動以「好運、健康、希望來」為主題,太極門核桃道館25年來深耕社區,傳遞滿滿愛與歡喜正能量。

喚醒內心的良知 愛與和平的行動力

每個人的良心選擇,都會影響世界的未來!為響應「九月愛與和平月」,聯合國NGO世界公民總會等民團於9月11日舉辦「良心故事分享會」線上直播,以「911紀念與反思——用良心、愛與和平填滿世界的心」為主題,分享人一致認為,和平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,而是從每個人的良心選擇開始。

用良善友誼 豐富美麗人生 國際友誼日線上分享會

聯合國自1997年起將每年7月30日訂為「國際友誼日」,期盼全球各地透過對話交流,團結人類的力量。為響應「國際友誼日」,和美基金會、太極門文教基金會、良心時代運動網站共同主辦一場線上分享會(https://youtu.be/3gmmx2Peauc),匯聚了來自各地關心藝術、文化、教育、地球永續與和平價值的夥伴們,一同透過分享感人的國際交流故事、歌曲、影片,傳遞友誼的力量,期盼能發揮蝴蝶效應,獲得更多良善與關懷的迴響。

更多